翻页   夜间
百胜小说网 > 大明鲁荒王:家父明太祖 > 第125章 鲁王疯了!顶撞老朱!
 
应天。

诸王馆。

陈护卫躬身将供词交给了朱檀。

“张氏布行的张掌柜、吴庸的管家吴大和画舫中跟王平全会过面的女子,都被属下擒了!

吴庸的管家吴大交代,从张掌柜手中接过了宝钞10万贯!

张掌柜也认罪了,他的张氏布行,是扬州吴清臣家的生意!

他与吴大联络,就一个目的!按照那晋商吴清臣的布置,诱使郭桓攀咬所有人!”

朱檀听到禀报皱眉不已。

他觉得实在是太顺利了,顺利的有些让他不敢相信。

吴庸是谁?

堂堂正三品的审刑司右审刑!

放在大明,也是绝对的实权人物。

虽然在父皇的口中。

晋商吴清臣是个人物,但两人之间就这么大大咧咧来往,也太不慎重了吧?

就算吴清臣敢,他吴庸就如此轻率?

竟然就让自己的管家随意出去跟人接头!

何况。

吴清臣竟能在朝廷对他动手之前就逃走。

其老奸巨猾的程度可见一斑。

现在自己随手派人抓住个掌柜,却能一口将他咬出来。

这也太假了!

可是

这一切都符合朱檀的推断!

朱檀皱眉问道:“那画舫又是怎么回事?可审出问题了?”

陈护卫笑道:“画舫的问题也问清楚了!王平全进了画舫,也领了十万贯宝钞便走了!

那女子经过我们的询问,也是被吴清臣前年赎了身的!

那个画舫,她不用接客,只是等待吴清臣的命令!

这一次,是她第一次出手!

给了王平全10万贯宝钞和一封吴清臣的信。

至于信的内容,那女子说并不清楚。”

朱檀点点头。

又是吴清臣!

原本,当一切证据都指向吴清臣的时候,朱檀应该十分高兴。

这跟他一开始的判断也是相符合的。

但现在朱檀却完全无法再相信这个结果了!

因为,一切都来得太容易、太轻松了!

朱檀看着手上的供词。

陷入了沉思。

今天。

距离郭桓招供已经过去两日。

老实说。

朱檀该将调查结果向老朱禀告了。

毕竟,这件贪腐案牵涉到全国几百万两税银之事。

并且六部,乃至全国十二个布政使司甚至天下州府县衙,悉数都被牵连在内!

如此大案要案,朱檀若是一直捂在手中,只怕老朱发起火来,连自己也要受牵连!

当然,其实朱檀怀疑,锦衣卫已经将相关案情上报了。

毕竟,锦衣卫的千户孙振刚也是跟着审案的人。

吴庸和王平全都不会越过自己去跟老朱上报。

但锦衣卫却有着极其方便的上报通道。

让老朱在第一时间知道事情的进展和真相,也是锦衣卫的职责。

所以,朱檀并不认为自己一直将郭桓的口供拿在手中就可以拖延下去。

纠结片刻。

朱檀决定,带着这几份口供一起去找老朱!

起码,后两份口供可以证实郭桓案背后有隐情吧?

老朱不至于立刻兴起大狱!

紫禁城。

宣政殿。

朱元璋皱眉批着奏章。

他身边。

站着太子朱标。

不远处,文渊阁大学士、国子监祭酒兼翰林学士宋讷,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等几人正在帮忙处理政务。

对于这几人的能力。

老朱还是十分认可的。

这么多年。

他们的主要工作,便是在老朱之前翻看奏章,提炼出奏章的大致意思,随后,写出自己的拟办意见,再呈给老朱。

老朱看后,认可的,便按照拟办意见批。

不认可的,便按照自己的意思批。

事后,这些人还要学习老朱的批示,从而尽量在下一次跟老朱的意见保持一致。

除此之外。

几位大学士还要负责奏章的分类整理工作。

现在,有了几位大学士的帮忙。

老朱的工作轻松了不少。

虽然还是很忙碌,每天时间也安排的很满。

但起码不至于被累死。

只是苦一点罢了。

朱元璋一边批着奏章,一边头也不抬地问了一句。

“宋学士,茹太素在你那里干的如何?”

宋讷还在埋头处理奏章。

听到老朱的问话,微微一怔,道:“茹检讨啊他现在在翰林院内安心修书,平日里很少跟外人往来,算得上安分守己!”

朱元璋淡淡道:“除此之外呢?”

宋讷苦笑一声,道:“茹检讨人缘不太好!算是.孤高吧!”

朱元璋点点头,忽然感叹一声。

“孤臣好啊!

孤臣不会结党营私,不会通同一气,不会上下勾结!

咱现在,缺的,就是孤臣啊!”

朱元璋揉了揉太阳穴,皱眉道:“这个茹太素,咱不喜欢!

当年便打过他的板子!

实在是太耿直!

这些年,也是几经贬谪,起起落落。

到了现在,还能保持初心,实属不易!”

朱标忍不住微微一笑。

茹太素,算得上是洪武朝的名人了。

洪武三年,中了乡试举人。

因为上书得了老朱赏识,被提拔成了监察御史,三年后,升迁为四川按察使。

洪武七年,正式踏足中枢,成了刑部侍郎。

升迁速度堪比火箭。

原本。

所有人都以为,得了圣眷的茹太素会成为洪武朝的重臣,日后注定是要成为中枢的顶层人物的。

事实上。

当时也确实有所表现。

譬如。

他在任刑部侍郎的时候,上奏的意见被老朱悉数采纳,并给与褒奖。

不过,很快,他便因受牵连,被贬为了刑部主事。

再之后,他依然不改喜欢直言的性格。

做了刑部主事,竟然洋洋洒洒写了数万字。

看的老朱心烦意乱。

再加上茹太素多多少少有点贬斥朝政的意思,喷了不少人。

这也让老朱十分愤怒。

干脆揍了他一顿板子。

甚至下旨,今后上书奏章一定要言简意赅,并命令中书制订上奏的格式,杜绝大臣呈述奏文繁琐冗长。

不过。

茹太素的才华还是得到了老朱认可的。

虽然几经贬谪,但茹太素始终在老朱的视线里。

只是茹太素的脾气太直,总是惹得老朱不爽。

所以才没有办法轻轻松松成为高官。

甚至在洪武十六年晋升为正四品的都察院佥都御史后,又因为范言直谏被老朱贬为了七品小官翰林院检讨。

但现在。

所有人都听出了皇帝的意思。

茹太素,估计又要被启用了!

朱元璋叹口气。

“家有铮子不败家,国有诤臣不亡国!

这茹太素,咱不喜欢!

但咱偏偏要用他!

宋学士,拟旨吧!

升翰林院检讨茹太素为户部尚书!”

话音落下。

所有人都惊了!

户部尚书!

正二品!

甚至在同为二品尚书的六部当中。

户部尚书也是举足轻重的存在!

现在,茹太素竟然以区区七品官的身份一跃坐上了这个位置!

朱标忍不住道:“父皇,茹太素一直在刑部做事,性情虽然刚正不阿,可是.却不通户部的部务啊.

更何况,他如今只是七品检讨,一跃而升为正二品的户部尚书是否有些过快?”

朱元璋摇摇头,道:“那郭桓倒是精通部务,在户部干了十多年,又如何!

越是精通越是天下之大害啊!”

说着。

朱元璋重重一拍桌案。

“咱用郭桓,还不如用条狗!”

朱元璋皱眉道:“茹太素虽然不通部务,他不贪不占,没有私心,刚正不阿,如今整顿吏治,需要的正是这等人物!

就这样吧,宋学士,拟旨!”

“臣,遵旨!”

宋讷一边拟旨,一边心中五味杂陈。

户部尚书啊!

正二品啊

这官帽,就这么轻松落在了一个区区七品翰林院检讨头上?

当然茹太素若是论资历也是够的,毕竟他之前做过三品刑部侍郎,只是之后屡遭贬谪,才落到了七品的地步。

尽管如此,宋讷等人心中还是有些不是滋味.

他们这些时常能接触皇帝的大学士,听上去名字好听,但官职无非四品五品而已

这一转眼,“小茹”变茹大人了!

朱元璋定下茹太素的事。

忽然问道:“鲁王还没来吗?郭桓都招供几天了?他在拖延什么?

哼!做事情拖拖拉拉!一点也不爽利!”

朱标苦笑一声。

锦衣卫早就将郭桓的口供报了上来。

他分明感觉到,父皇的刀都要压不住了。

现在却还非要等朱檀的消息。

估计,也挺难为父皇的。

忽然。

陈老太监走到近前。

“陛下,鲁王殿下在宫门口求见!”

朱元璋点点头。

“宣!”

很快。

朱檀走进殿来。

朱元璋对宋讷等人道:“你们带着奏章去值房!”

待人下去后。

朱元璋问道:“檀儿,这么久了,郭桓案可有眉目了?”

朱檀取出口供,躬身道:“回父皇!郭桓家已被查抄!家小均已下狱,听候发落!

审刑司右审刑吴庸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平全、锦衣卫千户孙振刚三方会审。

如今已有结果!

请父皇御览!”

陈老太监将口供呈给朱元璋。

朱元璋看了一眼,随后怒道:“岂有此理!

这郭桓简直胆大包天!

十恶不赦!

竟然敢如此上下勾结,六部和全国十二个布政使司,乃至于各地州府县衙,都成了他的同党!

巧立名目、残害百姓、侵吞官粮、暗中售卖.

真是,骇人听闻!禽兽不如!”

朱檀看着老朱的反应。

忍不住尴尬地连连咳嗽。

爹啊

你要是想演,就演全套。

现在这样,真的让儿臣很无语啊

这明显就是提前看过口供了!

不然怎么会只看了一眼,就将郭桓犯的事说的这么清楚?

朱元璋瞪了朱檀一眼,道:“你咳嗽什么?这案子什么时候审出来的?”

朱檀干笑一声,道:“回父皇,两日前!”

朱元璋皱眉道:“那你为何现在才报给咱?”

朱檀笑道:“儿臣只是有些地方觉得反常,令人调查了一番,所以才迟报了。”

朱元璋听到这话,忍不住道:“哪些地方反常?你查到什么了?”

朱檀道:“回父皇!是吴清臣!

此人既为晋商前首领,甚至还得过父皇的丹书铁券,足见他的能力。

儿臣迄今为止,都没有找到他要检举郭桓的原因!

所谓无事献殷勤,非奸即盗,而臣很怀疑此人的动机!

如今,吴清臣下落不明,儿臣心中担心,他是躲在暗处策划什么阴谋!”

朱元璋哼了一声,道:“区区一个商贾,能策划什么阴谋!檀儿,你未免小题大做了!”

朱檀苦笑一声,又取出了两份口供。

“回父皇!这是儿臣取得的两份口供!还请父皇过目!”

朱元璋愣了愣。

让陈老太监送了上来。

这一次。

朱元璋没有一眼看完。

而是看了片刻。

看着朱檀,眼中闪过一丝惊诧。

“老十,你这是从哪儿得来的口供?你命人监视吴庸和王平全了?”

说着。

朱元璋的眼神中甚至带了一抹危险的色彩。

监视大臣这样的事情,只有他这个皇帝才能做,其他任何人按理来说都是不应该的。

朱檀点点头,坦然看向朱元璋,道:“儿臣心中既然有疑问,就必须查清楚才行!迫不得已,不得不动用一些手段!”

朱标听到朱檀的话,整个人都紧张起来!

他知道。

监视臣子的权力,按理来说,只有父皇有!

其他人做出这种事情,都是僭越!

哪怕是皇子,也不应该!

甚至自己这个太子也不行!

父皇不会因此处罚十弟吧?

然而,下一秒。

朱元璋哼道:“你区区一个藩王,怎敢派人去监视朝中大臣!

何况那吴庸是正三品,王平全是正四品!

谁给你的权力,谁给你的胆子!”

说着。

朱元璋已经隐隐有发火的趋势。

朱标忍不住上前对朱檀道:“十弟!快赔罪!你这件事,确实做的鲁莽了!”

朱檀听到老朱的问话,却是眼珠一转。

忽然委屈大叫道:“父皇,是你当初让儿臣办差的,现在又这般限制儿臣!怎么给父皇做点事情这么难啊?

早知道是这样,儿臣还不如不接这个事!

恒中书院的事情儿臣都没空盯了!

若是半年之后打赌输了,儿臣不但声名扫地,这个藩王只怕也没脸当了!

现在儿臣为父皇如此赴汤蹈火,却被父皇这样责怪,简直冤枉透顶!罢了罢了,不干了。”

说着。

朱檀就要扭头离开。

朱标整个人被朱檀的反应惊的目瞪口呆!

十弟这也太.

恃宠而骄了吧?

真以为父皇不会发火?

然而。

下一秒。

让朱标目瞪口呆的情况出现了。

朱元璋忽然怒道:“老十!你给咱站住!”

“站住干嘛?继续听父皇训儿臣吗?啊?那儿臣不愿意听,我还不如去恒中书院盯着他们读书!”

朱檀一边委屈着,一边继续向外走。

朱元璋顿时气结。

最后无奈道:“你给咱站住!咱不怪你了!下不为例!”

此言一出。

朱标整个人都傻了。

顶撞父皇的事情他自己也做过,当初因为争执不给孙贵妃披麻戴孝,险些被老朱抽出剑来砍了。

事后还是跑回去服软认错才算完。

自那以后,朱标也不太敢硬顶自己父皇。

现在朱檀竟然如此顶撞,反而没事?

朱檀听到老朱的话,顿时呵呵一笑。

一扭头,又跑了回去。

这个结果,他早猜到了。

自己这半年来,给了老朱那么多银子。

对于老朱来说,自己的重要性,远比任何规矩要大!

怎么可能因为一点原则性问题就处罚自己!

更何况。

自己荒唐、大胆王爷的人设在老朱心里早已根深蒂固。

做这么一次两次出格的事情才是理所应当的。

朱元璋看着回来的朱檀,哼了一声。

“以后不许监视大臣!”

说着。

又补充了一句,道:“也不许顶撞咱!”

随后。

朱元璋皱眉看着手中的口供,道:“这口供咱都看了,但是又有什么用呢?虽然这些证据都指明了是吴清臣所为!

但吴清臣人呢?你抓不到!

既然抓不到,咱怎么能信你呢?

吴庸和王平全都是朝中重臣,他们的清白,就凭两份口供,要被污蔑吗?”

说着。

朱元璋望着朱檀,满脸审视。

卡文卡的太严重了.总要查史书,推逻辑抱歉了各位!作者调整调整,还是会继续保持万更的!

(本章完)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